配资炒股大全|股票知识配资论坛|炒股配资行情|股票配资导航

央行发布条码支付新规,扫码支付限额管理,支付宝微信受影响?

如今,扫码支付已遍布大街小巷,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因为准入门槛太低,安全隐患滋生而受到监管关注。

昨日,央行发布条码(条形码、二维码等)支付新规,不仅明确支付机构提供条码支付服务必须持牌经营,也对扫码支付进行了限额管理,同时对“烧钱”、“补贴”等不当竞争手段做出警示。业内人士认为,该规范影响最大的是支付宝和微信。

花呗自动回款二维码小额_条码支付新规_央行条码支付限额管理

新规的重点之一是强调业务资质要求。明确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的付款服务时花呗自动回款二维码小额,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

同时,发行条码的银行、支付机构应根据风险防范能力等级,在确保风险可控和尽量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设置相匹配的日累计交易限额。新规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具体来看,使用动态条码(如手机上实时生成的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分级见下表。

条码支付新规_花呗自动回款二维码小额_央行条码支付限额管理

而对于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为D级,央行规定, 无论使用何种交易验证方式,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例如,消费者在使用微信钱包扫描静态条码支付时,单日使用零钱包支付的上限不超过500元,同时微信关联的所有银行卡还可以再独立获得500元的支付上限。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鼓励采用更为安全的动态条码提供支付服务。 这意味着,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大餐,扫静态条码付款就有点困难了,不过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这样其实更安全。

对于央行此次确立资质门槛,并设置分级限额管理央行发布条码支付新规,扫码支付限额管理,支付宝微信受影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因为条码支付近两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问题。

条码支付主要针对的是线下消费支付,近两年发展得非常快,无论是大型商场、酒店,还是小型便利店、路边小摊,甚至是乞讨者都用起了二维码或条纹码支付方式。

虽然非常便捷,但是条码支付准入门槛太低,安全隐患非常大,此前有不少案例利用的就是当下扫码的一些缺陷和漏洞,常见的有:

1、静态条码被“调包”

央行条码支付限额管理_条码支付新规_花呗自动回款二维码小额

2、利用收款码伪造交通罚单等

3、嵌入木马,扫码被盗刷或窃取信息

4、诱骗消费者发送付款码后盗刷

5、虚假网店发收款条码实施欺诈

6、利用小礼品等奖励诱导扫码注册

对于500元的限额,相关人士表示,该数额较小,即便是被骗,损失也可控。值得一提的是,据记者小范围调查,500元的静态条码限额已经能满足多数人的日常支付需求。

此外,信用卡行业研究人士认为,针对扫码支付的规范早应该出台了,央行的新规对用户无甚影响,但将约束第三方支付公司,而有利于银联扫码支付。

目前,条码支付处于双寡头竞争格局,即 支付宝和微信几乎垄断了市场,为了争抢用户、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不惜下血本,大肆烧钱 ,比如8月1日-8月7日支付宝的“无现金周”,8月8日微信的“无现金日”搞了大量的补贴活动,对其它市场竞争者来说非常不公平。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担心行业最后只看补贴。”

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条码支付规范有利于形成一个健康发展的支付市场,今后微信和支付宝两大支付机构将不能以这种倾销的方式排挤竞争对手、破坏市场公平秩序。

“对于用户来说,今后线下支付将无法获取补贴,各种优惠活动没有了,但是用户的支付账户会更加安全。”刘银平指出。

实际上,包括蚂蚁金服、腾讯财付通、京东金融、连连支付和翼支付等在内的有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公司,均认为这项新规对有业务许可、重视合规的支付公司影响不大。

在新规发布后,腾讯和支付宝方面均表示,正在学习央行通知,会持续收集用户和商户的实际需求,同时,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

近年来,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加强,且增加了处罚频率和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央行处罚了67家支付公司,包含支付宝和微信。

行情指数
  • 上证走势
  • 深证走势
  • 创业走势

上证指数

3350.13

1.69(0.05%)

深证成指

10513.12

9.46(0.09%)

创业板指

2104.63

2.75(0.13%)

«    2025年7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分类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股票配资导航 RSS地图 TXT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 2013- 配资炒股大全公司版权所有